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村落街道 > 正文
    购物车
    0

    古道探访,寻找历史的记忆 迎晖门

    信息发布者:蒋国良
    2017-11-26 19:11:57   转载

        位于市区飘萍路与东街交叉口的这个五岔口,便是东阳旧县城迎晖门的所在地,也是古时东阳的主城门。听老一辈讲,作为主城门的迎晖门不常开,若想出城,则要从位于迎晖门北边的新安门出去。


        旧时,这里曾是一座小山头,名为小岭头。市民孙先生说,小时候,他经常到这里玩耍,印象最深的是小岭头里有许多地道,他和小伙伴喜欢钻到地道里玩捉迷藏。此外,大家也经常在小山坡上放风筝,这个地方曾是老一辈东阳人儿时的乐园。


        古往今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旧时的城墙和城门已不见痕迹,取而代之的是柏油马路、私家车以及现代化建筑的新时代烙印。


        叱驭桥


        出了迎晖门便是叱驭桥。


        一座桥亭就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叱驭桥又名“东桥”,是曾经护城河上的古桥,也是东阳老城区现存的唯一古桥。1961年10月,原东阳木雕厂对叱驭桥进行了重建,现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


        虽是初冬,但街头景色宜人。叱驭桥,白墙青瓦,分外醒目,周边樟树覆盖、鲜花簇拥,成为街头一道靓丽古朴的风景线。


        市民王锦刚说,现在天凉,到桥亭休闲的人就少了,而在春夏秋季节,傍晚出来散步的人经过桥亭,都喜欢到里面坐坐,聊聊天。


        还珠亭


        沿着旧时的古道,过了叱驭桥,经过陈宅街,再向东行走一些路,轻轻踩上滚圆的鹅卵石,便到了卢宅的老街。


        在细雨的浸润中,卢宅老街越发古色古香。两旁的店铺挂着鲜红的灯笼,十分喜气。店铺外,石磨上的绿色植物自成风景,让阴沉的天空多了几许亮色。再往东走,一座檐翘角的亭子,叫还珠亭。


        走进亭内,一块石碑映入眼帘,上面的字迹经过岁月的打磨,已经看不出清晰的面容。据史料记载,还珠亭内镌刻的是这样一副对联:“行道皆知,有子何如无子寿;不贪为宝,还珠正是得珠人。”


        还珠亭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元末时,玉山有户叫李胜的财主,因被人诬陷而含冤入狱。在外读书的李家小儿得知这一消息后,赶回玉山,变卖了所有的田地家产,换成珍宝后准备到金华府去为父赎罪。


        一天,李家小儿背着包裹匆匆赶路,来到卢宅村东。这时,天已经快黑了,他就坐到路旁的大樟树下休息,可一坐居然睡着了。等他醒来时,天快亮了,为了赶路,他竟把包裹遗忘在大樟树下了。


        卢宅村上有个叫卢岘民的老人,他路过樟树下时,一脚踢到了包裹。老人打开一看,全是珠宝,于是耐心地坐等失主认领,但好一会也不见有人来找寻,于是便将包裹先拿回家保管。回家后,卢岘民心想,失主找不到包裹肯定很着急,于是提了盏行灯又来到大樟树下等候失主。


        行路中,李家小儿发现包裹丢了,赶紧回头去找。等候多时的卢岘民拿出包裹,交还他。最终,李家小儿以珠宝赎罪,让父亲得以平安出狱。再后来,李家小儿考中进士做了官,几次要把卢岘民接到家去赡养以报答恩情,但卢岘民执意不受。为了感谢卢岘民,李家小儿在卢宅村东面的樟树下建造了这座亭子,取名为“还珠亭”。


        作为土生土长的卢宅人,今年74岁的卢杏生说,在他小时候,从还珠亭走出去后,中间是一条羊肠小道,两边都是田地。还珠亭不仅是过路人歇脚喝茶的地方,也因为这样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传颂四方。在大家眼里,还珠亭可不是一座普通的亭子,它寓意着吉祥和福气。无论是古时还是现在,每当新人结婚时,新娘要从还珠亭上接进来,以沾喜气。


        徐田村


        从卢宅出来,一路向东,就来到城东街道徐田村。


        村里72岁的徐文宾带着我们前往过去的古道之路。他介绍,以前古道现在已经成为村庄的道路,平坦而宽敞,两边都是民居,绿色植物欣欣向荣,处处体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美丽变化。


        徐文宾说,过去沿着这条古道而行,四周都是田地,非常空旷,近的可以通往歌山、巍山。远的通往嵊州和宁波。这条古道上,有卖小百货的,有挑盐巴的,十分热闹。


        徐田村有一座茶亭,是当年为了方便行人休息而建。据村民说,茶亭长期供应行人茶水,逢年过节,还会高高挂起大红灯笼,为行走之人照亮道路。


        徐文宾指着远处说:“朝东方向走,以前有一座木头桥,这座木头桥就是过去通往古茅墩寺庙的必经之路。


        古茅墩庙会


        沿着村庄道路一路行驶,我们来到了古茅墩庙。寺庙里静谧无声,黄色的银杏树美得耀眼,勾勒出一幅亮丽的风景画。


        古茅墩寺庙里有一座悦心亭,建造在放生塘中,绿水和倒影更显寺庙的幽静。


        据记载,古茅墩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以供奉胡公为主,随之形成的庙会一直延续至今,历时四百多年而不衰。发展至今,规模愈见宏大,传统的庙会文化融入廉政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古茅墩庙会所属范围广,参与村达36个,参与人数多,整个庙会延续时间达三天。


        由庙会衍生而成的农资交流会同样热闹非凡,最多时有六个戏班同台竞艺,观者云集,甚至还会吸引永康、金华、嵊州、新昌等邻近县市的客商前来,各样商品荟萃于市,是一次民间盛大的集会。


        金家村


        从古茅墩出发,向歌山镇方向行驶,不多时,上蒋村金家自然村就到了。在村口,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块大石碑,上面“千年古城”四个大字分外夺目。


        岁月荏苒,古道悠悠,无声地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歌山镇上蒋村党支部书记金桂法带着我们在金家村的古道上走了一圈,他介绍说,金家村就是以前东阳的老古城。


        据有关史料记载,东阳自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设置汉宁县,县治(我国的地方行政中心,古代县令/知县/县长的驻地,现在的县政府驻地)就设置在金家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金家村一直是东阳的县治,直到隋朝时被废。1983年4月13日,当时的东阳县人民政府重新公布金家村“故城遗址”,属东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确定了金家村是东阳最早的县治。


        村里的老人说,村里有个城隍庙,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祭祀。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古人修建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护城河。


        由于金家村的城隍庙是县城隍庙,善男信女进香供奉绵绵不绝,曾经兴盛几个朝代。随着时间的久远,古庙被风霜雨雪侵蚀,历经多次修缮,但在文革时期,城隍庙被毁。后来,金家村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于1992年在遗址上重建城隍庙。


        沿着古道而行,一方“故城遗址”的石碑映入眼帘,这座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村庄也愈发闪耀。村里的老人说,作为历史古城,金家村的人十分骄傲和自豪。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